(网经社讯)5月12日,中美发布《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》,双方承诺将于2025年5月14日前,大幅降低关税,共同协商长期经贸合作。
中美关税协议的核心内容与意义
据网经社跨境电商台(CBEC.100EC.CN)查询DeepSeek后获悉,此次联合声明标志着持续一个多月的关税对峙正式结束。根据协议,美国对华关税将恢复至最初宣布的全球对等关税表标准,即34%的基准税率中暂缓征收24%,实际执行税率为10%。中国则同步取消91%的反制关税,保留与美国对等的10%实际税率。这一结果远超市场预期,反映出双方强烈的合作意愿。
美国贸易谈判代表格里尔在协议签署前的表态颇具深意。他强调双方分歧小于预期,且谈判进展迅速。这种高效协商的背后,是高关税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即时伤害。中国供应商面临订单取消,美国中小企业因成本激增濒临破产,连沃尔玛、亚马逊等巨头也不得不自行消化关税成本或允许卖家涨价。协议落地后,短期市场压力得以缓解,但长期来看,跨境电商仍需建立更具韧性的经营模式。
高关税对跨境电商的深层影响
尽管协议缓解了关税压力,但过去一个多月的冲击已暴露出单一市场依赖的脆弱性。以安克创新为例,其北美市场收入占比接近50%,在关税战中首当其冲。中小企业同样受到波及,部分卖家因无法转嫁成本导致利润率大幅下降。这些案例表明,过度集中某一市场的经营策略在全球化波动中风险极高。
供应链问题同样值得关注。关税战期间,中国供应商遭遇美国客户订单中断,暴露出供应链地域集中的弊端。与此同时,亚马逊等平台允许卖家涨价的做法虽缓解了短期压力,却可能削弱消费者购买意愿,导致长期市场份额流失。这些现象提示跨境电商需重新评估供应链布局和定价策略。
跨境电商的多维度调整路径
开拓多元化市场成为行业共识。头部企业如安克创新已明确将欧洲、拉美等非美市场作为拓展重点。对中小卖家而言,入驻新兴平台是可行选择。德国limango、法国Fnac&Darty等平台正积极招募中国卖家,俄罗斯Wildberries更是全面开放入驻。这种多平台运营能有效分散政策风险,同时挖掘新的增长点。
供应链全球化布局势在必行。巨星科技的案例具有借鉴意义,其在中国、东南亚和美国的三地产能布局,显著提升了抗风险能力。跨境电商可考虑在政策友好地区建立备用生产基地,或与当地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,形成灵活的供应链网络。
产品力与品牌力是终极护城河。高关税环境下,具备技术壁垒和品牌溢价的产品更易获得定价主动权。卖家需加大研发投入,通过差异化设计、质量提升和品牌故事构建核心竞争力。例如工具类产品可通过专利技术实现不可替代性,消费品则需强化品牌情感联结以维持客户忠诚度。
结语
中美关税协议的达成是跨境贸易的积极信号,但行业的调整不应止步于此。从市场多元化到供应链优化,从产品创新到品牌建设,跨境电商需构建全方位的风险防御体系。历史经验表明,能够在危机中主动转型的企业,往往能占据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。面对依然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贸易环境,唯有未雨绸缪,方能在全球化浪潮中行稳致远。